倒是第三个方面,急需落实下去,那就是天竺。
王宁安已经预计到了大宋的危机,说到底还是土地和人的矛盾。
以大宋的体量,吞并一些小国已经影响不大了,唯有面积辽阔,人口众多的南亚,值得下手。
更令人欣慰的是阿三够面,容易欺负!
从古至今,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征服过这里了。
基本上,只要北方的几个山口被攻克,整个次大陆就会屈膝投降,而且他们的宗教文化很有意思,他们信奉来世,相信轮回,这辈子你怎么欺负我,都不要紧,等下一辈子,就换成我欺负你!而且他们还会苦修折磨自己,以换得来世挤进上层种姓,成为人上人。
当年英国人就靠着不到一万名行政官员,就把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治理得服服帖帖。
皮薄、馅大、肉多、听话,容易治理!
放过了三哥,老天爷都不会答应。
而且拿下了天竺,就等于拥有了一块和大宋面积差不多的土地,每一个宋人,在海外都有一个奴隶。
小日子不要太舒服啊!
“收买天竺商人,了解情报,派遣船队,想办法,建立登陆点。我们要从海陆两个方向,经略天竺,必须把这里拿下来!”
……
万寿盛典的成功,丝毫没有让大宋上下自满骄傲,相反,在王宁安的部署之下,新一轮的扩张行动开始了。
这一次向外用兵,所有开支,居然都是各国商人带来的。
他们投资股市,投资债市,向银行储存金银……结果这些钱都会通过金融渠道,变成大宋的军费,武装大宋的士兵,说起来很讽刺,可事实就是如此。
王宁安积极备战,他像是一个老辣的猎手,在寻觅最脆弱的猎物。
这些日子,他已经察觉到,赵祯到了最后的时间,怕是活不了太久了,王宁安希望在他驾崩之前,拿到更多的土地,给这位皇帝的头上,增加更多的光环。
他已经没有办法延续赵祯的生命,这是他唯一能替赵祯做的事情了。
很郁闷,可是也很无奈,王宁安疯狂地工作着,希望用这种办法,麻木自己。
但是令他意外的是,没有等到赵祯病危的消息,反而是另一位老人撑不住了……包拯病倒了!
前面就几次说过,包拯身体很差,病得不轻。
不过以眼下的朝局,新旧交替在即,最需要老成持重,又一心为公的大臣坐镇。
包拯是地地道道的君子,又是孤臣,从来不会结党营私。
有他在中枢一天,大宋就不会乱。
赵祯能安心,王安石这些变法派也能放手做事。
换成别人,不管是文彦博,还是贾昌朝,或者是其他人,都不免要动些手脚,也只有包拯,能约束自己,维持大局。
坦白讲,王宁安是希望包拯多撑一段时间,至少等到赵祯驾崩之后,才能放他致仕回家,安度晚年。
可很多事情,不是想象能解决的。
包拯身体不比赵祯强多少,偏偏老先生又是个劳碌命。
这么大的万寿盛典,虽然由贾昌朝等人主持,他身为首相,也要居中协调,处理各种事务。
包拯很要强,他努力扛着,直到万寿盛典结束,没有出现任何差错,老相公很满意,精神放松之下,包拯的身体瞬间就垮了,他本来还想进宫去面圣,谈论河工的事情,可在家门口就摔倒了,一条腿骨折,家人不得不立刻请太医,并且向政事堂告假!
王宁安得到了包拯病倒的消息,大为吃惊,立刻放下了手边的事情,急匆匆赶来,随着他一起来的还有苏轼。
在随从的陪同下,他们来到了一座幽深的小巷子里,在巷子尽头儿,是一座三进的院子,也就是包拯的住所。
从外面看,小院子很幽静典雅,像是名士住的地方,但是王宁安清楚,包拯选择这里,只有一个原因,就是价钱便宜!